最全 | 新冠肺炎的17个检验指标解读!
时间:2020-09-27 来源:互联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建议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乳酸、血糖、电解质、乳酸脱氢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以上17个检测项目,是否都了解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下新冠肺炎诊疗中出现的这些检查项目。
一、常规初诊检查指标
1、血常规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严重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减少;
常用仪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高,样本直接上机检测,批量进样
样本及用量:静脉全血,5岁以下儿童可用手指末梢血;一般需10-30微升
检测时间:单样本1分钟内,门诊30分钟内可拿到报告单
实验室开展要求:基础检测项目,医学检验实验室必备
开展难度:★☆☆☆☆(非常容易)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增多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入院时,8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的来说,33.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中国武汉地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38 例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中[4]分析33 例 NCP 患者(5 例非存活者和 28 例存活者)数据的动态曲线如下:
数据动态曲线(点击图片可放大)
2、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
常用仪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高,样本直接上机检测,批量进样
样本及用量:静脉全血,5岁以下儿童可用手指末梢血;一般需10-30微升
检测时间:单样本5分钟内,门诊30分钟内可拿到报告单
实验室开展要求:基础检测项目,通常与血常规一起检测
开展难度:★☆☆☆☆(非常容易)
CRP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5mg/L),而在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其浓度显著升高。CRP浓度在炎症6小时左右升高,48小时即可达峰值,随着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降至正常水平。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因此,CRP的检测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10mg/L),严重患者升高更明显。非重症患者中≥10mg/L有56.4%,重症患者中≥10mg/L有81.5%,平均升高比例为60.7%[3]。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3、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属于高敏度脂蛋白,是载脂蛋白家族中的异质类蛋白质,在炎症发生时被高度诱导,在宿主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仪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高,样本直接上机检测,批量进样
样本及用量:静脉全血,5岁以下儿童可用手指末梢血;一般需10-30微升
检测时间:单样本5分钟内,门诊30分钟内可拿到报告单
实验室开展要求:基础检测项目,通常与血常规和CRP一起检测
开展难度:★☆☆☆☆(非常容易)
正常人体内的SAA含量较低,机体受到刺激后(炎症、感染、损伤、肿瘤等)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SAA由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快速大量合成和释放进入血液中。
SAA 浓度在感染3~6 h 开始升高,半衰期约50 min,升高幅度可达正常值的10~1000倍。清除病原体后又可迅速的降低至正常水平,是反映机体感染情况和炎症恢复的灵敏指标。特别是SAA在多种病毒感染急性期都有较显著的升高,可用于对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及病情的监测。SAA联合CRP检测可对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早期识别提供更好依据。
近年来,因“血常规+CRP+SAA”新三大常规检测概念的提出,所以也作为常规项目在此介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暂无该项目的描述。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检验科研究数据:患者1月25日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AA结果在感染早期即有明显升高,最高达290.3mg/L,经积极治疗后,1月31日该患者复查核酸检测结果阴性,2月1日SAA结果开始下降,并在2月4日降到正常范围。
SAA变化情况
1.SAA在诊疗中的变化情况
2.SAA和其它炎症指标变化对比
二、根据病情需监测指标
1、凝血功能-D-二聚体
纤溶酶可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此酶是纤维蛋白溶解的关键酶。因此,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测定是纤维蛋白溶解增高(高纤溶状态)的标志性指标。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对于一般治疗建议根据病情监测凝血功能。
常用方法和仪器:凝集法或免疫比浊法为主:凝血仪、生化仪、特定蛋白仪等;
全自动化程度:全自动凝血仪自动程度高,批量进样
样本及用量: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或全血;一般需10-30微升
检测时间:单样本7-15分钟内
实验室开展要求:凝血项目,中心实验室/急诊检验室
开展难度:★★☆☆☆(较容易)
通常纤维蛋白在因子ⅩⅢa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这种交联的纤维蛋白在裂解时产生具有特异性的D-二聚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中,对于NCP住院患者,如果有条件,应该监测D-二聚体或其他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肺炎早期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和炎症反应有关,急剧的突然升高,并伴有呼吸衰竭表现,往往提示急性炎症反应风暴,提示病情进展。随着病情的控制,D-二聚体逐渐下降并恢复正常。
如果NCP控制稳定,而D-二聚体进行性升高,或者D-二聚体在恢复过程中又进行性升高,如果没有原发病进展的证据,应该考虑完善双下肢静脉超声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如果有上肢或上腔静脉置管,应该完善上肢静脉超声检查除外上肢DVT。
在危重症NCP救治过程中,少数患者会使用ECMO,适宜的抗凝强度和ECMO流量,对于DVT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ECMO运行期间应该注意血栓和出血的平衡,并进行VTE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非重症患者升高比例43.2%,重症患者升高比例59.6%,平均升高比例为46.4%[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JAMA上发表的138例患者研究[4]中,分析33 例 NCP 患者(5 例非存活者和 28 例存活者)数据,相较于存活患者的D-二聚体结果,死亡患者D-二聚体水平不断上升,7-9天突破正常值,且此后维持在较高水平。
2、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是一种二聚体酶,能可逆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的反应,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部分患者乳酸脱氢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
常用仪器:(肌酶)生化仪、(肌钙蛋白、肌红蛋白、CK-MB质量)化学发光仪
全自动化程度:全自动仪器可批量进样
样本及用量:血清
检测时间:单样本1个小时内(含样本离心获得血清时间)
实验室开展要求:中心实验室/急诊检验室
开展难度:★★☆☆☆(较容易)
肌酸激酶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可形成CK-MM、CK-MB和CK-BB三种同工酶,另外在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中存在CK-MiMi。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其最高值达对照组4.9~22倍以上。
CK及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是传统的心肌酶谱检测项目,在生化分析仪上开展,测得的是酶的活性。其中生化上CK-MB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抑制法,通过抑制M亚基,测B亚基活性,结果乘2即得CK-MB活性,此法受干扰因素多,易出现假阳性值。现CK-MB质量测定受干扰因素小,通过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在胸痛发作的最初6h内CK-MB质量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K-MB活性检测。
肌红蛋白(Myo),肌肉组织中储存氧,在肌肉运动需要能量时是能量供给的生成系统,心肌轻度受损即从心肌细胞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子量小、快速进入血液、心梗1~2h后就开始升高,4~6小时即达高峰。
肌钙蛋白(cTn)分为T和I两种亚型,在心肌损伤早期,胞质中游离的cTnT和cTnI会快速释放到血液中,4-6h后,即可在血液中升高,升高的肌钙蛋白能在血液中保持5-10天。肌钙蛋白是目前诊断AMI的血清“金标准”,尤其对不能通过心电图的改变诊断和无临床典型症状的微小心损患者,是最佳辅助诊断指标。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医学杂志《柳叶刀》于1月24日发表的对41例患者研究中,急性心脏损伤有5例,占12%,这5例出现了肌钙蛋白I(cTnI)明显升高[6]。《柳叶刀》1月29日发表的99例患者研究中,肌红蛋白升高有15例(15%)[7]。
(部分生化肌酶升高比例见下面 3.肝功 部分)
3、肝功、肾功
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总胆红素的检查。
肾功能检查项目主要是指血液中肌酐、尿素和尿酸三项。其中血肌酐是肾功能最主要的指标,反应肾功能工作状况。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增高;
常用仪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全自动仪器可批量进样
样本及用量:血清
检测时间:单样本1个小时内(含样本离心获得血清时间)
实验室开展要求:中心实验室
开展难度:★★☆☆☆(较容易)
肝功能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肝功能检查能够了解自身的肝脏健康状况,及早发现病情,遏制其发展恶化。另外对于肝功能的检查时十分必要的,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着多样的生理功能。当各种疾病引起肝细胞损害时,可引起肝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的异常,导致血液中与肝脏有关的代谢产物和酸含量改变。
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钟南山团队在MedRxiv预印版发表的1099例临床资料[3]中,部分生化指标数据:乳酸脱氢酶(Lactose dehydrogenase)、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肌酸激酶(Creatinine kinase,CK)、肌酐(Creatinine)等见下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JAMA上发表的研究[4]中,分析33 例 NCP 患者(5 例非存活者和 28 例存活者)数据,未存活患者死亡前血尿素和血肌酐水平迅速升高。
4、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BG)是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H+浓度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它能直接反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及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根据病情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呼吸支持、机型通气患者需监测;重型患者临床分型指标之一;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常用仪器:血气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不能批量上样,手动放置样本
样本及用量:动脉全血,样本一般在30分钟内检测
检测时间:单样本3分钟内
实验室开展要求:重症监护室、中心检验室
开展难度:★★★☆☆(有难度)
血气分析可直接测定参数动脉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氢离子浓度(pH),及Na+、K+、Cl-、Ca++等电解质项目并推算出一系列参数。
适用于: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诊断;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昏迷的鉴别诊断;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呼吸机的应用、调节、撤机;呼吸治疗的观察;酸碱失衡的诊断等。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JAMA上发表的研究[4]中,重症患者PaO2下降明显,存在低氧血症。
5、血糖、乳酸
血糖(Glu)升高是重症患者常见的病理现象。多年来,诸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得到几乎一致的认识,就是高血糖是危重患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之一。
乳酸(Lac)是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时),可引起组织缺氧,由于缺氧可引起体内乳酸升高。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重症患者组织氧合指标乳酸进行性升高;
常用仪器:生化分析仪、(重症可使用)血气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不能批量上样,手动放置样本
样本及用量:静脉血浆、动脉全血
实验室开展要求:中心检验室、重症监护室
开展难度:★★★☆☆(有难度)
人们可以通过合理或严格血糖控制,显著降低多种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另外,人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如糖酵解速度增加,剧烈运动、脱水时,也可引起体内乳酸升高。体内乳酸升高可引起乳酸中毒。检查血乳酸水平,可提示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柳叶刀》线上1月29日发表的99例患者研究中[7],血糖平均7.4mmol/L(正常参考区间3.9-6.1 mmol/L),51例(52%)患者血糖升高,仅1例患者血糖降低。
6、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PCT)是全身性细菌感染及脓毒症的诊断标志物,并可用于辅助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多数患者降钙素原正常;
常用仪器:化学发光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高、批量进样
样本及用量:静脉血清/血浆
实验室开展要求:中心检验室、急诊检验室
开展难度:★★☆☆☆(较容易)
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细菌被免疫细胞分解所产生的脂多糖会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继而促进体内脂肪细胞大量分泌PCT;当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机体受到病毒刺激产生干扰素(INF-γ),而INF-γ的产生则会抑制PCT的生成。可以利用细菌感染后降钙素原(PCT)升高的特点,将一部分细菌性肺炎患者早期鉴别出来进行对症治疗。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柳叶刀》于1月24日发表的对41例患者研究[6]中,多数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正常,四名ICU患者发生继发感染,其中三名降钙素原大于0.5ng/ml。《柳叶刀》线上1月29日发表的99例患者研究[7]中,其中4例(4%)脓毒性休克;6例患者(6%)降钙素原高于正常范围。
三、病情恶化指标应警惕指标
除前述根据病情应监测的项目外,还有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变化:
1、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 Ck)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常用仪器:流式细胞仪
全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复杂
样本:血清
实验室开展要求:免疫学实验室(尚未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开展,多为科研实验)
开展难度:★★★★☆(较难)
细胞因子一般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如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等)、干扰素(如IFN-γ)、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如TNF-β)、集落刺激因子(如GM-CSF)、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检测是基础免疫研究的有效手段,在临床疾病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方面有重要价值。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柳叶刀》于1月24日发表的对41例患者研究[6]中,对比了NCP(新冠肺炎)患者中的ICU患者(n=13),非ICU患者(n=28),以及健康人(n=4)的细胞因子浓度,各类细胞因子在ICU组升高明显高于非ICU组,并且都高于健康对照组。
2、白细胞介素-6
白介素6(IL-6)是一种细胞因子,在人体急性炎症反应链中处于中心地位,诱导产生CRP和PCT等多种主要炎症因子。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可试用托珠单抗治疗。
常用仪器:化学发光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高
样本:血清
实验室开展要求:中心检验室
开展难度:★★☆☆☆(较容易)
由于IL-6在炎症介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血液中的IL-6浓度水平在多种临床疾病的病理过程早期均会出现明显升高,这些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感染、新生儿败血症、脓毒血症、呼吸系统衰竭等。在多种细胞因子中临床意义最显著,可用常规方法在临床广泛开展。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柳叶刀》1月29日发表的99例患者研究[7]中,有超过半数(52%)的患者IL-6升高。一些重症的患者体内产生了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其中体内IL-6甚至达到了413.6pg/mL[8]。
3、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淋巴细胞根据生物学功能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分为3个群: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和NK淋巴细胞。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淋巴细胞中B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4及CD8 T细胞不断下降;
常用仪器:流式细胞仪
全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复杂
样本:静脉全血
实验室开展要求:免疫学实验室(尚未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开展,多为科研实验)
开展难度:★★★★☆(较难)
T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分化抗原(CD)分子,如CD45、CD3、CD4、CD8、CD5等,这些膜分子对T细胞的检测、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和应答,以及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都有着不同的生物学作用。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反应,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是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总体反应机体当前的免疫功能、状态和平衡水平,并可辅助诊断某些免疫缺陷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分析发病机制,观察疗效及监测预后。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柳叶刀》2月17日发表首例对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病理解剖的分析报告[9]中,外周血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的数量大大减少,而它们的状态却被过度激活。CD4+T细胞中具有高度促炎效应的CCR4+ CCR6+ Th17细胞增加。此外,发现 CD8+T细胞有高浓度的细胞毒性颗粒,其中31.6%的细胞为穿孔素阳性,64.2%细胞为颗粒溶素阳性,30.5%细胞为颗粒溶素和穿孔素双阳性(附录p3)。我们的结果表明,以Th17的增加和CD8+T细胞的高细胞毒性为表现的T细胞过度活化,能够部分地解释该患者的严重免疫损伤。
四、临床确诊指标
1、病毒核酸检测
所有生物除朊病毒外都含有核酸,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通过鉴定病毒中的保守RNA序列可以将其与其他病原体进行区分。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病原学确诊证据之一:采用RT-PCR或/和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递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常用仪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
全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复杂、步骤多、耗时长
样本:咽拭子、痰液、呼吸道分泌物
检测时间:1个工作日
实验室开展要求:核酸检测实验室
开展难度:★★★★☆(较难)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序列的方法最常见的是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因PCR反应模板仅为DNA,因此在进行PCR反应前,应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RNA)逆转录为DNA。在PCR反应体系中,包含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及一个Taqman探针,该探针为一段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两端分别标记了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如反应体系存在靶序列,PCR反应时探针与模板结合,DNA聚合酶沿模板利用酶的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发出荧光。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产生。
荧光定量PCR仪能够监测出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环数(Ct值)与病毒核酸浓度有关,病毒核酸浓度越高,Ct值越小。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会依据自身产品的性能确定本产品的阳性判断值。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2月5日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这个病有个特点,并不是所有患病者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对于真是这个病的病人,也不过只有30%-50%的阳性率。”
2、病毒基因测序
病原宏基因组测序(mNGS)是目前临床上针对病原最常用的基因测序方法,是一种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无需培养、无偏好性的病原检测技术,可一次性完成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检测。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病原学确诊证据之一: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常用仪器:测序仪
全自动化程度:低,需先进行核酸提取
样本: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组织液、拭子等
检测时间:1周内
实验室开展要求: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
开展难度:★★★★★(高难度)
此次疫情中,病原宏基因组测序 (mNGS)利用其技术优势,在五天内就鉴定并分析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而2003年SARS的鉴定耗时5月余、2013年H7N9的鉴定耗时1月余。因此,病原宏基因组测序 (mNGS)为本次疫情感染病原体的进一步确认以及防控争取了时间,也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指明了方向[10]。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2020年1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公共卫生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公开了2019冠状病毒基因组。
经数据分析,2019-nCoV与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80%,与2017年2月从国内的蝙蝠中采集到的Bat SARS-like coronavirus isolate bat-SL-CoVZC45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88%。对2019-nCoV病毒株的基因组变异分析为追溯病毒来源、追踪病毒株变异路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治疗病毒性肺炎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与决策支持。
3、病毒抗体检测
IgM、IgG是机体对于病毒免疫应答的关键组成部分,临床上血清IgM、IgG抗体检测是病毒感染非常必要的、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手段,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都是通过检测病毒刺激机体后产生的血清抗体来辅助诊断。
诊疗方案中的描述:血清学检查: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血清学确诊证据:
常用仪器:无需仪器,或免疫分析仪
全自动化程度:低
样本:静脉全血、血清
检测时间:操作简便,15分钟可完成检测
实验室开展要求:一般门诊检验室
开展难度:★☆☆☆☆(非常容易)
一般来说,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在机体受病原刺激一周左右出现,IgM持续时间较短。而后产生IgM的B细胞进入淋巴结,在生发中心接受辅助性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刺激,进一步成熟分化为浆细胞,大量产生IgG,IgG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往往IgM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时间较长或既往感染。
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可用胶体金或化学发光法测病毒IgM及IgG,可在患者感染第7天或发病第3天就检测出来,对于进一步的确诊会很有帮助。
通过这些检测指标的分类介绍,是否更好的了解每项检查的意义了呢?从这些指标也可以看出患者初期就诊首先进行常规检查,结合合并并发症的相关检查、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测(如CT)手段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然后对疑似患者进行确诊检查;对危重症患者动态监测,观察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3. Guan W, Ni Z, Hu 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china. MedRxiv preprint, 2020,2,6.
4. Wang D, Hu B, Hu C,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Online February 7, 2020.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试行). 中华医学杂志, 2020,100(00) : E007-E007.
6. Huang C, Wang Y, Li X,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2020 Jan 24.
7. Chen N, Zhou M, Dong X, 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2020, 395: 507–13.
8. Fang Y, Zhang H, Xu Y, et al. CT Manifestations of Two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Pneumonia. 2020 Feb 7.
9. Xu Z, Shi L, Wang Y, et al.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COVID-19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Lancet. 2020 Feb 17.
10. 陶悦、傅启华、莫茜等. 病原宏基因组测序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与挑战.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43:网络预发表.